找到相关内容117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由呼吸觉观身心—切活动现象而通达大道

    如实知道。乐无欲觉、苦无  欲觉、不苦不乐无欲觉时,都如实知其  觉。应如是观内觉如觉,观外觉如觉,  立念在觉,有知有见,有明有达。  参、观心如心念:  有欲心无欲心、有恚无恚、有痴无  痴、有...无量无色,走神见著而著,是谓有t有神施设而施设” 、“有一非无量无色,是神不见著而著,是谓有一无神施设而施设”的道理。并接著为阿难说明七识住与二  :  第一识住:有色众生若干身若干想,谓  人与...

    周勋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965784.html
  • 谈六身修习

    :   一者,身念处:观身不净,身之内外,污秽不堪,无些净处,故观身不净。   二者,受念处:观受是苦,受乃是苦、乐所感,乐是苦因缘而生,而又生苦乐,世间法无实乐,故观受是苦。   三者、心念...这些的六身,都是无常的、非我的、变易的,没有一样能把握住。既然如此,就应该舍弃。唯有能舍内六入,才能求得长夜的安乐。所谓舍弃,并不是挖去其眼,凿聋其耳、斫去其鼻,割断其舌、毁坏其身,错乱其意,若是以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265883.html
  • 小乘禅定的修行大纲

    故说受念处,破常倒故说心念,破我倒故说法念处。”  2.四正断  指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:①于已生的恶法令断灭;②于未生的恶法令不生;③于未生的善法令生起;④于已生的善法令坚住、令不忘失、令修圆满、令...大乘义章》卷一六解释是,“通义名道……品谓品列,道行差异故名为品。”下以七科顺序分别解释:  1.四念住  四念住是四种观法;身念住、受念住、心念住、法念住。特点是以智观境。由于世人攀缘色蕴的身,受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468561.html
  • 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

    11)  又如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所说:  “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,勤精进一心,除世间贪忧,以不可得故。外身、内外身亦如是,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。须菩提!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。...。”藉此偈颂也可以了解,三乘法并无本体上的差异。  准上所说,既然解脱道与菩萨道之间,不论从教法起源皆承释尊来看,或是从所依理体皆归缘起性空来看,皆得以会通一,自然两者在实践运用上,必也不会互相捍格...

    释大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3870626.html
  • 得闻弥陀名 地狱化清凉—宽运法师佛七开示

    苦;饱一点是苦;饿一点也是苦;如是观想,这么多的苦,我都在忍受、都能忍受,这样一点瞋心的苦,也就忍受下去了。(三)心念──观心无常,因为我们的心念的变化实在太多了,总是随着境界而变迁、而转动。今天在...自力」就是我们以虔信心念阿弥陀佛名号;「他力」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,其中的十八大愿中说,只要我们至心信乐,念阿弥陀佛圣号一念到十念,都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只要我们的自力,与阿弥陀佛大愿的他力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591819.html
  • 生活禅修指引(讲义摘录)

    ,使我感到有缺憾而不顺的感觉,这是心念;最后还要进入法念处,要观察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。一件事情可解剖到细部的结构,而见到引起我们内在苦的因。也可庞大的整个生命及整个存在,也会造成我们的苦,因而去探讨...层盲点是「我这愿望是从何而来?」,这层盲点透过思考是找不到答案的,再怎么分析也得不到答案。这时只有观照才能观照到,例如:修四念处的心念就是观照自己的心念,念头升起而想要去实现它,若无法实现就不快乐,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739672.html
  • 一行禅师著:观照的奇迹 (2)

    又名四念住,即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。身念处是观身不净:受念处是观受是苦:心念是观心无常:法念处是观法无我。这四念处的四种观法都是以智慧为体,以慧观的力量,把心安住在道法上,使之正而不邪。  ...akincanyayatana,指否定意识的作用,而领悟心念其实是一无所有的禅定境界)和非想非非想处定(naivasanjnanasanjnayatana,指舍弃「识无边定)认为意识无限广大的「有」想,而成为「非想」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4547603.html
  • 天台佛法修证次第论纲

    心念数入息出息,若长若短,数一至十,念与息同,制心一,数随止观,转观清净。心系一,断诸贪嗔烦恼等各种粗惑思觉。粗细思觉除却,心厌世间,得无漏道,方得清净。《大般若经》也说:“学禅...四念。即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、法念处。亦即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,以此四观来对治凡夫众生对身心世界的常、乐、我、净等四颠倒。“念”指与观慧相应之念心所;&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749825.html
  • 趣向涅槃的唯一道路

    食生食素的资助,会再产生新的色法,这些新的色法就叫做食生色。这四种色法就组成色身。  第三种是名身:是指心跟心所,在《大念处经》里面,是把它放在心念、受念处跟法念处。  在《大念处经》里面,有关止禅...时候,他是在修心念,他在观其他两蕴(想蕴及行蕴)时,他是在修法念处,除此之外,他还把这五个蕴组合在一起,成为法念处,五蕴是属于法念处。  所以阿难尊者很透彻的观五蕴,而且这样观了四十五年。  对于那些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752416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   四念处又作“四念住”。所谓“念处”,或“念住”,是指修行者将心专注一境,在精神专注的状态中去观察事物。四念处具体是指一身念处、二受念处、三心念、四法念处。  ...苦,乐受也是苦。  心念是观心无常。即众生识心,时刻处于念念生灭之中,实无常住。  法念处是观法无我。佛教认为诸法因缘和合而生,离开了因缘就没有世事万物之存在,所以诸法并无常一之主宰。众生也是如此,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